“职员制”保姆,已成为一些规模较大的家政公司新的经营管理模式,他们把经过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的保姆作为员工纳入公司,以摆脱之前不稳定的、几乎是一次性的“中介式”保姆业务。然而,记者调查发现,保姆“职员式”管理虽然保障了雇佣双方的利益并规范了市场管理,但在一定量上增加了家政企业的经营本钱,而且仍没办法解决从业职员素质较低、职员流动性大的传统问题。
保姆市场混乱
“找了个月嫂,每一个月薪资5000元,开始保姆干活挺勤快的,可有一天发现她给孩子洗澡时居然用冷水。”家住直湖前小区的罗先生告诉记者,他爱人“坐月子”时找了个月嫂,要价非常高,可她连一些基本的护理知识都不懂,只能辞掉,此后一直没找到适合的。
职员制保姆给家政行业带来了什么好处
“保姆荒”、“逼薪”、“服务不好”,关于保姆的这类字眼屡屡见诸报端。
保姆市场出现混乱是什么原因,还包含来自雇主与家政公司方面的。市妇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,因为行业管理极不规范,近半数受访的女人家政员工都反映权益曾遭到不同程度的侵害,有些是劳动权益受侵害,如薪资被克扣、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等;有些则是遭遇“色东家”,敢怒不敢言。
“不少家政公司只把业务停留在中介方面,使家政员工在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都少了应有些保障。”私企工会主席陈聪奇说。
职员制保姆给家政行业带来了什么好处
据悉,现在家政服务公司主要充当中介角色,中介只负责“牵线”,把保姆介绍给雇主,对雇主收取中介费后便与保姆划清界线,其余一概不负责任。尤其是在现在买方市场的状况下,不少中介并不害怕这种“一锤子交易”,最后利益受损的是雇主和保姆的利益。
除此之外,雇主们大多嫌麻烦并没与中介或保姆签订合同,而保姆一般因为文化素质较低,也没这方面的意识,这种不规范的市场运作使双方的权益均无保障。
“职员制”能否推广
保姆陈阿姨告诉记者,她从事该行业已十余年,半年前有一段时间没找到适合的雇主,于是跟着老乡参加了福建有关部门组织的家政员工培训,顺利毕业后与一家家政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。依据这份合同,陈阿姨无论工作量多少,每一个月从公司拿到的薪水,都不会低于市政府规定的最低薪资标准;假如患上职业病或因工负伤,公司也会依据有关法律予以补偿;伴随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和当地物价的增长,公司还将适合增加薪资报酬。
陈阿姨是典型的“职员制”保姆。“以前由中介携带直接跟雇主谈,适合就签合同,根据实质工作量拿报酬,虽然自由,但没保障。”陈阿姨说。据悉,实行“职员制”后,家政公司将为保姆办理社保,保姆不再直接和雇主接洽,而是由家政公司和雇主签订服务合同,保姆则等于家政公司派出的服务职员。雇主直接向家政公司付费,再由家政公司向保姆支付薪资。因为保姆是家政企业的职员,雇主和家政公司存在合同关系,保姆出了问题,雇主就能找家政公司寻求解决之道。
收取中介费,是大部分家政服务企业的盈利模式,按市行情,成功介绍一个保姆,收取每一个雇主200多元佣金,而开支方面主如果实体门店租金。实行“职员制”管理后,中介每一个月得增加社保、医疗保险支出,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成本。另外,家政服务职员的年龄常见超越40岁。按现在的法律规定,社会保险需缴满15年,不少已经“超龄”的家政服务职员还要补缴一笔成本,而这笔钱不少保姆不想出,假如让企业承担又将加强企业本钱。因此,虽然很多家政公司都觉得“职员制”是保障雇佣双方利益、规范市场管理的好事,但在日常推广困难程度较大。
记者获悉,现在实行“职员制”模式的都是一些成立时间长、规模较大的家政公司。而很多家政公司负责人坦言,现在家政业务尚在亏本,“职员制”的保持,靠的是其它项目盈利的支持,实行这一模式的出发点,基于应付外来家政企业的角逐,保住市场。
规范化进步考验政府智慧
记者获悉,虽然“职员制”保姆推广存在困难程度,但现在愈加多的家政服务职员、家政中介企业、主管家政服务的部门,已经开始就怎么样规范家政服务行业,进行着积极的探索。
现在,一些规模较大的家政公司正在规范自己进步。有着400多名相对固定职工的正忠信家政服务公司,于今年3月成立了工会组织,并表决通过了薪资等3项专项集体合同。
政府部门也在积极支持“职员制”保姆管理模式。今年9月,福建政府办公厅颁布了《关于进步家庭服务业的推行建议》,对符合条件的“职员制”家政服务企业,给予3年免征营业税的政策支持。建议还指出,对实行“职员制”、管理规范的出色家政服务企业,可由各级财政予以适合奖励。
“就现在来看,"职员制"只合适在有实力的家政企业中尝试。对于大多数家政企业来讲,"职员制"推行本钱显然过高。”研究家政行业逾10年的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觉得,政府没必要一步到位地用“职员制”来规范家政行业,采取一些更具操作性的“捷径”,会更符合现实。